什么是文质?
什么是文质?中国传统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孔子,其在《论语·雍也》中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在这里论述的是人,而非文章。“文”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言谈,“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外在举止和内在涵养相统一才能称得上是君子。魏晋之际,“文质”的概念被文人们运用到文论中,一种说法以其形容语言风格的华美或质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什么是文质?
中国传统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孔子,其在《论语·雍也》中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在这里论述的是人,而非文章。“文”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言谈,“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外在举止和内在涵养相统一才能称得上是君子。魏晋之际,“文质”的概念被文人们运用到文论中,一种说法以其形容语言风格的华美或质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尚文”“尚质”观点间的对立;另一种说法则以“文”“质”分别指代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在古代,“质”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文”则居于从属地位。《文心雕龙》言:“文附质,质待文。”唐宋以后,人们普遍以“文”“道”替代了“文”“质”的概念。而其观点基本上没变,虽然一度有人提出“文道合一”的概念,但总体上,主流的观点仍将“道”视为本,而将“文”视为末,甚至北宋的程颐提出了“玩文丧志”“作文害道”的极端说法。
什么是文气?
传统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此概念来自于先秦哲学概念“气”,当时人们认为,宇宙之间存在一种构成万物的本源的“自然之气”。这种“气”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是一种体现精神的抽象物,其无形而无所不在。曹丕后来首次运用这种“气”论来论述文章。他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所说的“文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假的天赋个性和才能,其不可强求,且不能传授。此后,“文气”便成了传统文论的一个常见术语,并进一步派生“逸气”“骨气”“灵气”“神气”等说法。
延伸阅读:
- 心思敏感的人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心态[图]
- 过敏性鼻炎容易反复 缓解鼻炎症状的10种小偏方[图]
- 用斛斗皆为计算粮食的量器因亦以作粮食的代称古代以十斗为一斛按[图]
- ?外闭户扇在外而闭则向内?大昕谓季春朔日之朝风戾戾反风戾谓就[图]
-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死了十二月十日晋文公的灵柩将送往曲沃[图]
- “光至”几句所指实为一种生活经验如持一炽热的火炭挥舞就[图]
- 而且如果只有《商书》记载了鬼神的存在而《夏书》没有记载那也不[图]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多贵重 病痛[图]
- 管夷吾和鲍叔牙二人相交为友关系密切一同住在齐国管夷吾事奉公子[图]
- 称举扬丕大以与文武烈文王、武王的事业和恒和悦师京师洛邑惇厚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