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大约诞生于北宋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戏剧也叫做“南曲
南戏大约诞生于北宋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戏剧,也叫做“南曲戏文”,在当时的杂剧、唱赚、宋词等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曾经在南方民间广为流传。
早期南戏的戏剧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折”“出”之分,一个完整的剧本就是从头一直演到最后。舞台上最初也没有幕布,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完全靠唱、念、舞以及表演者的情态和观众的想象等来体现。南戏的创作者大多是爱好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作品语言非常通俗,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我国现存的南戏早期剧本《张协状元》已完全具备戏剧的基本特征。该剧对剧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进行交错对比描写,将生、旦与净、丑互相穿插,围绕故事和谐而综合地运用了独唱、宾白、科介等多种表现手段,清楚地体现了早期南戏戏剧结构、音乐形式和演出情况,是戏曲史上难得的资料。元末明初时期的南戏创作达到了高峰,当时出现了一系列的经典剧目,比如“五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
什么是杂剧?
杂剧起源北宋时期,当时的戏剧艺术家们继承了古代戏曲形式的表演成就,又吸纳了民间歌舞戏的技艺,形成了宋杂剧。宋金对峙以后,宋杂剧传入金统治的地区,成为金院本。金院本和宋杂剧统称为宋金杂剧。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杂剧还略显粗陋,各方面初具雏形。元朝统一以后,戏剧艺术家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宋金以来的歌舞、音乐、说唱等艺术,把杂剧推向成熟。
唱、云、科是元杂剧表演艺术的核心,唱即演唱,主要由一个角色从头唱到尾;云又叫宾白,有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和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几种形式;科大体上来说包括身段、武术、歌舞等。在表演形式上,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的特色,由上、下门出入,确立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在角色分行上,元杂剧扩充了宋金杂剧的基础,形成了旦、末、净、外、杂等各行;在面部化妆和表演服饰上,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
- 心思敏感的人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心态[图]
- 过敏性鼻炎容易反复 缓解鼻炎症状的10种小偏方[图]
- 用斛斗皆为计算粮食的量器因亦以作粮食的代称古代以十斗为一斛按[图]
- ?外闭户扇在外而闭则向内?大昕谓季春朔日之朝风戾戾反风戾谓就[图]
-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死了十二月十日晋文公的灵柩将送往曲沃[图]
- “光至”几句所指实为一种生活经验如持一炽热的火炭挥舞就[图]
- 而且如果只有《商书》记载了鬼神的存在而《夏书》没有记载那也不[图]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多贵重 病痛[图]
- 管夷吾和鲍叔牙二人相交为友关系密切一同住在齐国管夷吾事奉公子[图]
- 称举扬丕大以与文武烈文王、武王的事业和恒和悦师京师洛邑惇厚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