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运城KTV招聘网 > 运城热点资讯 > 运城励志/美文 >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022-10-10 00:55:37 发布 浏览 546 次

6.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达到“中”(立得吾身为天下国家的根本)与“和”(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么天地就各安其位,万物就安于天道的安排,融入生生不息的宇宙整体中,自然而然地化育。

立得吾身为本,意味着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身份。面对儿子,尽了父亲的职责;面对妻子,尽了丈夫的职责。所谓尽父亲的职责,意味着父子关系合于天道,也就意味着儿子也合于天道。我(父亲)合于天道,这个是成就自己(成己);儿子合于天道,这个是成就别人(成物)。所以只要己身致中和,那么万物都各安其位,那么由我所展开的世界便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整体。

7. 以上 6 条即是心斋对《中庸》首章的训释,也就是心斋的“淮南中庸说”。在首章中,功夫有两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体会本体——超越的、形而上的、不涉及经验层面目睹耳闻的本体。这个本体即是良知,即是天理,即是仁,即是道,即是中,即是性,即是独。慎独即是敬慎地守住此本体(性)而不偏离,所以慎独的前提就是体会“独”,亦即“天命之性”,也就是明道先生所说的“体仁”。

第二个面向就是立得这个本体为家国天下的根本,把这个本体作为斡旋造化的枢纽。而在这个面向上,我们要做的功夫就是非常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务必使一言一行、辞受取与、出处进退都出自“中”,出自“天命之性”。实际上,慎重地对待一言一行,务必使之合于天命之性,也就是慎独(敬慎地守住本体而不偏离)。

8. 故而《中庸》首章的功夫,我们可以理解为“体独”和“慎独”。心斋又区分为“知本”和“立本”的功夫。而“立本”的功夫,亦即“慎独”的功夫,“研几”的功夫,就体现在出处进退、辞受取与是否都合于本体。所以王一庵先生把“几”解释成细微的事情,所谓“事几”,正是从出处进退上去理解研几(慎独)的功夫的。故而一庵先生的诚意功夫(慎独、研几)正是从心斋的“淮南中庸说”发展而来的。

六、孟子道性善必称尧舜①,道出处必称孔子。

孟子在说性善的时候必定要称道尧舜,在说出处进退的时候必定要称道孔子。《孟子·滕文公》:“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1. 尧舜所体现的是善的“绝对性”。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羿是天下最擅长射箭的,他教人射箭,一定要让人把弓拉满;学者学习射箭,自己也一心要把弓拉满;大匠教人做木工,一定要让人做得合乎规矩,学习的人也必定要致力于完全合于规矩。

如果学习射箭,老师让我要把弓拉满了,我觉得差一点点也没关系,箭也一样能射中。这就叫做“折中”。在什么时候开始“折中”,学习就在什么时候开始偏离轨道。再比如学生学习数学,老师讲完一道题,我会做了。老师让我练习两个小时,刷题。我觉得没有必要。我自己一“折中”,无形中便欠缺一些,久而久之,就学成个半吊子。东台(心斋家乡)有个方言“耶子乌儿”,又叫“耶耶乎”,亦是此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够“保质保量”,图自己的方便舒服——即东台乡人常说的“躲懒”,长此以往,所作的事业遂沦为半吊子、“耶子乌儿”。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