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秦亡后,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在与刘邦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中失败自杀。范增:项羽的重要谋臣,曾屡劝项羽杀刘邦而项羽不听。
赐骸(hái)骨:意思是退休回乡。卒伍:秦代乡里基层组织。这里指家乡。
疽(jū):恶疮。
苏子:苏轼自称。
汉高祖用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西楚的君臣关系。于是项羽怀疑范增与汉高祖暗中来往,逐渐削减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局势现在已经大定了,以后君王您自己看着去治理,希望您开恩让我这把老骨头回到老家去。”他回乡途中还没到彭城,就背上发毒疮死了。苏子说:范增走得对啊,如果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死他。只是遗憾他没有早点离开。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76,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76。”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76。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77。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77。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xiàn):见《诗经·小雅·弁》。相,视。霰,小雪珠。
卿子冠军:指宋义。卿子,是对人的尊称。冠军,指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位在其他将领之上。
项燕:楚国名将,项羽祖父。扶苏:秦始皇长子,被其弟秦二世胡亥谋害。
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曾立熊心为怀王。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后,又尊熊心为义帝。
那么,应该因什么事情离去呢?范增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结果因此失掉天下,范增应当在这个时候离去吗?回答说:不是。范增建议杀刘邦,这是尽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说明他还有君主的度量,范增为什么要因这件事离去呢?《易经》说:“能根据微小预兆知道事情的趋势,大概就是神明吧!”《诗经》说:“看那下雪之前,先凝集降落的只是小雪屑。”范增的离开,应该在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陈涉得到百姓拥护,是因为他借用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义帝号召人心。而后来诸侯反叛,是因为他杀了义帝。并且立义帝一事,范增是主谋。义帝的存亡,何止关系到楚的盛衰,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不会有义帝死了,范增却独能长久存活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是杀害义帝的前兆。而他杀害义帝时,就开始怀疑范增了,哪里一定要等待陈平去离间呢?物体一定是先腐烂了,然后才生出虫来;人必定自己先有疑心,然后才会听别人的谗言。陈平虽然聪明,怎么能够离间那不疑心臣下的君主呢?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77,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77,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77,义帝必不能堪77。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秦末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关:关中之地。义帝派宋义、项羽救赵,而令刘邦攻咸阳,并约定谁先到达关中,谁就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