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谛是要从冷处和闲中细细品味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固然丰富,尝过之后才会懂得最真淳的味道来自最平淡的生活。争名逐利的竞技场,疲于奔命的琐碎生活,将世人的精力毫不留情地吸干,而世人却像吸毒者一般乐此不疲,以至麻木。也许,只有当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时,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宁。而这安宁又是那么短暂,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就又要继续奔波了。其实,只要心里没有太多的欲望,生活大可不必那么忙碌,多一颗平常之心,少几分功名之念,自然能够体会超然物外的洒脱。在宁静悠闲中看人间繁华,品人生百味,做智慧之人。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因为世间的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嗜好和烦恼。古人说:“如果连自己的存在都感觉不到,又怎么会知道外物是否是珍贵的?”又说:“如果知道就连身体都不是属于自己的,那么烦恼又怎么可能伤害到我呢?”这真是一句切中要害的话啊。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佛语如是说。
既然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那么对那个“我”字还需要如此看重吗?世间之人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才会徒增许多烦恼。地球离开谁都能转动,我们不是太阳!如果世人懂得了自己并非那么重要,那么那些功名利禄的身外之物又何足挂齿?况且这些身外之物根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必苦苦留恋,不肯放手呢?人生一副臭皮囊,烦恼如果装得太多,就会将快乐挤掉。只有无“我”才能无私,无私方能无欲,无欲才会无求,无求就会无忧。
人生苦短,能来世间走一趟已是幸事,不要因为只顾关注自己而错过眼前的好景致!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身体应该像没有系缆的小船,任凭它去漂流或者停止;心灵既然像已经烧成灰烬的木头,刀割或者涂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系之舟”自由自在,行止都不用理会;“既灰之木”无欲无求,宠辱都不会心惊。这种境界着实令人羡慕!但是,现实之中人们身处大千世界,需要生存生活,不可能像不系之舟和既灰之木那样超凡脱俗。因此,世人时刻都在忙碌奔波,然而奔忙的结果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想要解脱却不得解脱,陷入欲罢不能的沼泽。
其实,超脱是一种人生态度,未必一定要人们抛开世俗生活。只要能使心灵不受名利驱遣,那么身体就可以来去自由。心灵若能空明澄澈看破世情,就能做到身在事中而心在事外,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此一来,来去自如、融通自在的生活便离我们不远了。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如果让身体常处在悠闲的地方,世俗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驱使我?如果让心灵常处于冷静的状态,世间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够欺瞒我?
人若能远离名利之场,不去竞逐繁华,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荣辱得失,更不用说被利益所驱遣了。“无为”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为了蝇头小利拼个你死我活又是何苦呢?人的心灵在宁静的时候,心境就会变得开阔,心思就会变得通透。因此,常使心灵保持在冷静的思考状态,世事的是非曲直、利害得失就都能够了然于心。人在浮躁之中是不能够洞察一切、慧眼独具的。如同池中之水,只有等到风平浪静、闲尘不染之时,才会变得通透澄澈,水中之物、水面之影才能一目了然。人也只有抛开了功名之心、世俗之念,让身心远离尘世的嘈杂与诱惑,宁静的心境才会出现,尘世的荣辱才能消散。